5357cc拉斯维加斯·官方网站-App Store

Industry Watch

北国咨观点

浅析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趋势和定位

发布日期:2024-07-10

来源: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从历史经脉看,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是以工业为根基,结合时代产业融合发展新特点演变而来并茁壮成长起来的。

从工业产值看,1972年、1993年、2008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分别突破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1],2019年突破两万亿元,工业总量持续攀升。


图1 1984-2022年北京市规上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北国咨整理绘制

从营业收入看,2020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已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十大高精尖产业集群全部突破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突破三万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突破五千亿元。

从增加值看,2018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761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5.1%;2022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1285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9%[2],较2018年提高5.8个百分点。


图2 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北国咨绘制

综上,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从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和增加值来看,均呈持续上升态势,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的势头正盛。

(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数实融合、两业融合态势明显。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的发展依托于世界范围内电子信息技术革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中,传统工业领域和数字经济相互嵌套、全面渗透。同时,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实力雄厚,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基础、创新资源等方面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当前营收双破万亿,且与其他高精尖产业之间交叉融合特征明显,凸显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加速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高精尖的工业基底高端、绿色、智能发展趋势强劲。高端化方面,北京市汽车、医药、电子信息三大高精尖领域制造业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2022年,北京市这三大领域制造业产值达8664.4亿元,较1986年增长200.5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3%,较1986年提高23.5个百分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要求后,北京市高端产业发展再加速,2022年,北京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386.7亿元,较2014年增长7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8%,较2014年提高6.7个百分点。绿色化方面,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能耗产值16.9万元/吨标准煤,比2012年提高约95.9%[3]。“十四五”以来,北京持续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目前已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3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5家、绿色园区2个。智能化方面,数实融合潮流长期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北京市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全市企业数智化发展进入快车道,自2021年至今,北京市认定103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7家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名单,康明斯、三一、亿滋3个“灯塔工厂”成为世界范围内智能化标杆。当前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关键工序装备数控化率达88.12%,生产设备联网率达79.55%[4]。

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定位观察

持续的规模提升和结构优化推动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量质齐升,但回归高精尖内核,我们更应看到,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应量质并重、以质为主,落实国家战略、争夺未来产业前沿阵地才是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和应有之义。

(一)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应牢牢把握对国家战略的落实

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始终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布局,特别是当前中美博弈大背景下,面临美西方在高端产业搞“脱钩断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全球产业链转移重构等新形势,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更应注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发力,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主阵地,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持续锻长板,强化打造我国直面全球科技竞争、产业竞争的战略高地,辐射带动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范围产业升级,助力我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国家综合竞争力。

(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体系应更加注重面向未来前沿领域

当下,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嵌套越来越紧密,前沿技术突破、颠覆式创新可能引领产业赛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未来产业已成为先进地区产业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有望为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无比强大的新动能。特别是北京在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已进入科技创新的“无人区”,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相比,谁都无法精准找到科技树发展路径,在产业赛道选择上短期内也难分优劣,北京市当下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提出要打造一批未来产业,且针对未来产业出台了新政策作了新部署,后续高精尖产业发展应更加关注未来前沿领域新动向,提高对未来产业探索和落地发展的资源投入。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制造”成就辉煌 “北京创造”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70年北京工业发展综述[EB/OL].(2019-09-04)[2024-07-02].
https://tjj.beijing.gov.cn/zt/xzgclqsn/cyyfz/201909/t20190920_1378432.html
[2] 李功越.聚焦“高精尖” 交出“京”答卷[EB/OL].(2024-04-03)[2024-07-02].
https://economy.gmw.cn/2024-04/03/content_37242605.htm
[3] 北京市统计局.工业转型成效显著.空间布局特色突出[EB/OL].(2022-10-08)[2024-07-02].
https://www.beijing.gov.cn/ywdt/zwzt/xyesd/ssjc/202210/t20221008_2830043.html
[4] 北京日报,新一批智能工厂即将在京崛起[EB/OL].(2023-03-01)[2024-07-02].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cjd/202403/t20240301_3576972.html

作 者

范延强,长期关注研究区域经济、高精尖产业等领域

马皓然,长期关注研究区域经济、园区规划、高精尖产业领域

更多资讯

400-6610-91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