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7cc拉斯维加斯·官方网站-App Store

Industry Watch

北国咨观点

关于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24-10-09

来源: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长期以来,北京市市区联动深化高精尖产业区域布局,在禁限目录的硬约束和底线要求下,各区高精尖产业发展总体遵循全市产业规划、指导方向以及自身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当前全市高精尖产业区域分布格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仍需持续探索发展破题思路。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思考建议,以供参考。

一、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总体遵循

(一)遵循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简称“高精尖规划”)中提出打造“一区两带多组团”分区发展格局。即提升“一区”产业能级,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全力打造南北两个产业聚集带,北部以海淀区、昌平区、朝阳区为核心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南部以丰台区、大兴区、房山区为核心打造先进智造产业带;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组团,重点促进通州区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石景山区虚拟现实产业、怀柔区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延庆区无人机产业等组团发展。


图片来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
图1 一区两带多组团示意图

(二)遵循市对区高精尖重点产业集群指导方向。高精尖规划发布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接续出台了《“十四五”时期各区高精尖重点产业集群指导方向》,提出分区产业发展“三三制”原则,即“每个产业在三个区布局,每个区布局三个重点产业”。具体部署上,结合各区实际,每个产业布局区域数量和每个区布局产业数量略有调整,但总体遵循“三三制”原则要求。

(三)遵循各区自身产业发展定位。各区结合上位政策和自身产业定位,制定了区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或相关重点产业发展政策,着重从自身发展角度,明确了各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二、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境况简析

(一)各区产业发展基本遵循政策引导方向。各区高精尖产业实际发展基本符合全市及区域自身产业定位,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集成电路产业、昌平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丰台区的轨道交通产业等均走在全市前列,一方面体现了各区相关产业基底好、发展势头好,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产业政策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仍存瓶颈。纵观产业发展政策和发展实际,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仍存在市区发展思路有一定差异,如《大兴区“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医药健康为核心产业,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装备、科技服务三大支柱产业,与市对区产业发展指导方向列提的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氢能)有所偏差;个别区重点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如房山区的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北京市对房山区产业发展指导方向之一)在产业能级、重点项目招引、产业链布局等方面均不突出;各区产业底数不清,对产业规模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力度不足,各区间产业梯度转移转化水平有待提升等情况,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仍需持续探索发展破题思路。

三、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思路建议

1、双向结合,适时优化调整市区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方向指导政策优化调整,需充分考虑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产业发展基底,充分考虑政策连贯性和新阶段新形势对政策变动提出的新要求,建议在保持“三三制”原则基础上,以宏观政策为指引,结合发展形势深入分析市区产业定位差异,充分考虑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产业创新平台等要素集聚情况以及产业规模、增速等,研判重点产业发展潜力和综合竞争力,适当优化调整市对区产业指导方向,各区在“十五五”产业规划中也需结合新形势调优新时期产业定位。

2、统一标尺,加强各区产业发展运行监测和评估。进一步完善高精尖产业统计制度,由市级层面统一规范各区高精尖产业统计口径,市区对接建立完善重点产业和细分领域企业库、项目库,按同一标准摸清各区产业底数;基于标准可比性、数据可获取性,建立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监测及评估,对比区域间及各区自身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状况,找准各区重点产业发展症结,对症下药推动产业发展。

3、找准重点,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政策引导在“合”不在“争”。一方面,北京市长期以来重点支持发展高精尖产业,在有限区域范围内,高精尖产业早已呈现产业链耦合度高、资源要素集约利用率高、区域范围内产供销一体化程度高等特征,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从全市层面看,各区间相互渗透的产业合作与竞争关系,仅是高精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内在组成部分,想把蛋糕做大,更需要的是各区协同合作,而非同质化竞争、相互掣肘,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当下,京内各区的产业协同才能为更大区域范围内的产业协同打好基础,以支撑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另一方面,各区产业发展实质上是在市场经济规律主导下,受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配,市场已经在充分竞争中作出了选择,对于高精尖产业分区发展政策来说,更需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合力,在有限空间范围内找准各区差异化优势,加强各区间的产业转移对接和分工合作,提升区域产业配套水平,努力打造更多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高地,才能更好激发自身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作 者

范延强,咨询工程师(投资),长期关注研究高精尖产业、区域经济领域

陈 琛,长期关注研究高精尖产业、区域经济领域

苗东辉,长期关注研究高精尖产业、区域经济领域 

更多资讯

400-6610-91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