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7cc拉斯维加斯·官方网站-App Store

Industry Watch

北国咨观点

获取经营场所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国内外经验启示

发布日期:2024-09-04

来源: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获取经营场所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评估企业在特定经济体中获取用于经营的物理空间场所的便利程度。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相关改革,各地改革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也值得关注,将为我国下一阶段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内改革注重流程再造,在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北京市围绕加快项目落地深化改革创新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探索建立基于风险的分级分类审批制度,按照无风险项目“非禁免批”,低风险项目“简化审批”,一般风险项目“告知承诺”,高风险项目“严格审批”的4类方式推进改革,特别是在全国率先推出简易低风险改革,项目办理时限由208天压缩至14天。二是强化部门协同、推行“并联审批”,有关主管部门合力再造审批流程,推行“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叠加施效的高效审批模式。据公开数据,北京市建筑许可相关的14个审批部门的2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已压减一半以上。

图片来源: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社会投资低风险工程“一站通”服务系统网站
图1 北京市社会投资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流程图

(二)上海市推行建筑许可“五个一”改革

上海市自2017年以来连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为抓手,推行“五个一”改革,实现企业办事“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套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实现一般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压缩至10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办理压缩至4个环节,办理时间23个工作日。


图片来源: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公开发布信息
图2 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资源审批制度改革主要成效

二、先进国家注重优化监管模式,在建筑风险分类和不动产登记信息化等方面经验值得借鉴

(一)通过建筑风险分类体系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监管效率

建筑风险分类体系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资源,提高工程项目审批和服务效率。

1.新西兰实行风险矩阵对建筑风险进行分类。新西兰将建筑物地点、年限、结构、面积、使用类型等多个条目按照“极高、高、中、低”四个风险水平进行分级,构建风险矩阵。根据各条目打分得到的总分所对应区间,判定建筑风险等级。一般来说,低风险建筑有简单的技术要求,事故发生率比较低,而且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后果比较小,对于低风险的项目,审批流程比较简单,需要的检查少。高风险建筑对于人们的生活、生命以及经济的影响带来比较显著的威胁,在项目立项、专项论证、审批等环节更严格,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管也更频繁。

2.欧洲普遍实行专家责任模式。德国、奥地利、希腊等欧洲国家实行风险分类做法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由于以建筑物为核心的监管程序多、环节长、文件杂,整个过程比较冗长,于是这些国家将监管对象指向了建造商而不是直接监管建筑物本身。政府对专家颁发执照,委托专家对建筑风险水平进行研究判定,并对建造商的行为进行监督,工程竣工时由专家评估后发放合规证书,建造商持合规证书履行完成相应的验收手续。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通过问责、抽查等方式进行必要的监管,保证工程项目风险可控。

(二)跨区域办理和全程数字化成为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的重要趋势

世界银行发布《政府科技成熟度指数——公共部门数字化转型现状》等报告后,一些国家通过建立且不断优化信息化解决方案来改善相关部门的处理时间、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从而提高公共部门办事效率,降低相关方的成本。

1.俄罗斯推出“一个系统”,实现跨区办理。2017年俄联邦就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系统——联邦国家登记网,全部采取电子登记,申请人无需到现场即可办理。同时,全国实行跨区域受理,任何城市都可以接收位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不动产登记申请,再配合已全面推广的电子签名方式,实现了不动产登记申请、审核、注册等业务全程网办。

2.新西兰建立网上信息数据库,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新西兰通过建立网上信息数据库,极大地压减了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环节数量和时间。办事人可先向市政厅申请领取土地信息单,再通过新西兰土地信息平台上传电子材料进行不动产登记。由于系统内全面实行电子证照管理模式,采用电子签名方式进行交易确认,无需审核,大大简化了环节、缩短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三、经验借鉴及启示

北京和上海不断探索创新改革举措,为各地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树立了标杆,一批先进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广。然而,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目前还是主要聚焦在政策供给端,对于企业实际需求响应和软性服务质量提升收效见微,往往造成改革措施与企业感受存在“温差”。因此,下一步的改革应更多聚焦需求端,加强行政审批和监管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施策,着力提升监管的便利化和市场主体满意度。相比之下,先进国家对于重点环节的监管模式和服务举措更值得借鉴和参考。

(一)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类体系

一是优化细化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类认定标准。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制作推出科学完整的建筑风险矩阵图,确定建筑风险的评估维度,制定风险标准,形成覆盖全部建筑物的风险矩阵图。依据项目所在矩阵位置,确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政策、风险监管手段,以此将各类项目均纳入到风险监管一张网中管理。二是进一步拓展低风险项目政策覆盖范围。以项目投资快速落地建设、竣工投产为目标,针对低小风险工业类、易燃易爆等特殊工业类、商品住宅类、商业类等项目,梳理和编制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办事指南,有针对性地分类制定“主题式”“情景式”一件事审批流程,指导各项目参与方及时做好审批报审准备工作。

(二)深入推进电子证照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应用

一是加强电子证照推广应用的制度保障。有条件的省市应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不动产电子证照生成规范》《不动产电子证照使用规范》等制度文件,以规范不动产登记领域电子证照的生成、应用和监管。二是便利化电子证照获取。充分利用各地政务服务官方网站、平台、APP、微信公众号等客户端,在醒目位置设立不动产登记线上系统入口,允许多种方式验证登录,方便用户获取电子证照。三是保障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等效力落实。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防伪存证,以保证电子证照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加强部门协同,提高跨部门系统数据共享权限和推送时效性,确保电子证照调取顺畅、及时。

作 者

王广元,长期关注研究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领域 

更多资讯

400-6610-91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