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7cc拉斯维加斯·官方网站-App Store

Industry Watch

北国咨观点

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

发布日期:2023-03-17

来源: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当前,减量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成为必然趋势。国家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推动全国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旨在消除要素流通壁垒、缓解要素配置扭曲等问题。北京,作为中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在减量发展过程中,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新时期亟需探索一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新路径。浙江省是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的先行地区,“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破解资源要素配置难题、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集聚提供了创造性经验,值得学习。

一、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基本情况

    (一)内涵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指通过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的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产业及领域集中,从而加快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消耗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

    (二)提出背景 21世纪初,资源消耗、环境约束等问题凸显,浙江省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八八战略”,强调要充分利用好浙江省的八项优势,推进八方面举措,将浙江省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基地”。“亩均论英雄”改革,旨在通过倡导亩产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破除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问题,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转型。

    (三)发展阶段 “亩均论英雄”改革从发展阶段和历程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萌芽探索期。21世纪初,绍兴市柯桥区(原绍兴县)创新性提出“亩产论英雄”概念,围绕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单产效益等重点指标评价企业效益情况。在此基础上,绍兴县探索建立起一套引导产业转型的准入及相关监管机制,将企业“亩产效益”与差别化用能、用水、排污、城镇土地使用税、排污费等相关政策相结合,激励和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同年,人民日报刊文向全国推广其先行先试做法。
    试点发展期。浙江省持续强化改革探索,2013年,浙江省批复海宁市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工作,将“亩产效益”与要素配置挂钩,构建相关工作机制,综合评价企业亩均产出、单位产出能耗、单位产出排放等指标。同时,将评价结果与资源要素配置挂钩,完善落实相关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价格政策措施。
    改进推广期。2015年-2018年期间,浙江省动作频频,多次出台文件,先后提出要全面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评价体系,重点考核亩均效益、单位产出能耗和排放等指标。并将“亩产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结合,提出“亩均论英雄”,在省内全面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至此,“亩均论英雄”改革上升为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政策制度之一。
    全面推广期。“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全面向外省市推广,江苏、上海、广东、湖北、安徽、四川等各地借鉴浙江经验,进行本土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二、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主要做法

   (一)“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强化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联动
   自21世纪初,绍兴县提出“亩产论英雄”以来,浙江省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基层改革探索上升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系列组合拳,浙江省于2017年成立了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袁家军任组长,成员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等21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信委,保证了改革工作的贯彻和坚定实践。

   (二)“由点及面”,逐步拓展评价范围,全面开展企业综合评价
   实现区域和产业的综合评价,从区域范围看,浙江省从绍兴县开始,先后在海宁市等25个县市(区)试点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改革,到目前,区域范围已推广至全省,实现区域全覆盖。从产业范围看,从早期的工业企业评价逐步推广至服务业评价,未来还将探索推进重点农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从评价对象看,从企业评价逐步推广至工业用地效益评价,实现“企业+宗地”的同步评价。

   (三)由“规模”“增幅”转为“亩均效益”,创新构建导向清晰的指标体系
   浙江省在萌芽探索期就以地均效益为导向,以亩产税收、亩产销售等指标开展评价工作,扭转了传统的“唯规模论”“唯增速论”发展观念,转而以“亩均效益”论英雄,设置亩均税收/增加值等效益指标,正向引导、反向倒逼“两手抓”推动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后逐步增加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排放增加值、R&D投入强度,强化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加快“亩均效益”提档升级。推动企业综合评价由主要以提高资源要素占用产出率为导向,向主要以创新要素生产率提高为导向升级。

   (四)将“亩均效益”与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挂钩,分类分档强化产业精准指导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将企业按照效益情况分为四档,并对企业分别从税收优惠及地、水、电、气、信贷等资源要素角度进行差别化配置,强化对第一档企业的激励支持,倒逼第四档企业转型升级,先后制定出台浙江省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行动计划、分类帮扶制造业领域低效企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等文件,全面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此外,浙江省存量企业与增量项目齐抓,目前,已经根据存量“亩均效益”制定了制造业、服务业产出规范指南,将亩均效益与增量产业项目准入进行挂钩。

   (五)建设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壁垒
制定涉企数据多部门共享机制,各部门及时交换归集“亩均论英雄”改革涉企各项基础数据,并规范导入亩均大数据平台,建设投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汇集浙江省内各部门综合评价数据,按不同领域、部门、区域实行分类分级公开共享。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多维度综合评价分析,一企一单自动生产“体检报告”和各维度的预警信息,最终形成产业地图,为推动提升企业精准服务、产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北京的启示 当前,北京减量提质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既符合国家大势,也符合北京实际发展需求。结合浙江“亩均效益”改革经验,建议北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以高精尖产业为切入点,探索推动北京特色的“亩均效益”改革,全面推动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一)强化产业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北京特色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工作体系

   聚焦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北京市已经出台了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系列规划政策,建议在现有产业管理体系基础上,以进一步引导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资源消耗及投入、产出效益、创新发展等多维度,设立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地均产出、单位能耗/水耗/排放产出等评价指标,构建导向清晰、指标规范合理、分类分档的综合评价体系,分产业、分区域推进相关评价工作,做到全面“摸清家底”,实现产业“全身体检”。

   (二)强化产业标准管理,因地制宜设立高精尖产业产出效益行业标准

   贯通存量企业综合评价结论和增量项目落地准入标准,根据对存量高精尖产业综合评价结论,同时,综合考虑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及实现碳中和多重目标,探索按照高精尖产业及细分产业设立以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地均产出、单位能耗/水耗/排放产出等为规范性指标的亩均效益行业标准,并考虑将相关指标纳入土地“招拍挂”出让条件,在全市层面推广亦庄“先租后让、达产出让”的供地模式,强化土地租赁及出让合同管理,严格项目投产、达产等各阶段的复核验收,对未能达到相关协议要求和目标的,探索从信用监管、土地收回、差别性优惠政策等角度制定相应惩罚措施,从源头上全力提升产业能级。

   (三)强化创新引领,实施分产业、分区域“亩均效益”提升计划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分产业、分区域实施提升计划,依据企业综合评价情况,发布综合排名前20%的领军企业名单,梳理先进做法及经验,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深挖潜力、找差距补短板,鼓励企业强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创新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提升“亩均效益”,对领军企业加大各项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对相关产业及领军企业所在区给予创新要素分配方面倾斜,推动人才等各项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推动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

   (四)强化组织保障,构建高效服务保障工作机制

   为保障评价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可建立由市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改革小组,重点研究推进“亩均效益”改革工作,经信、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统计、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改革小组成员,加快建设贯通各部门、分类分级的大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数据、信息孤岛,全力推进综合评价及相关工作。 作者:于丽芳

更多资讯

400-6610-910

Baidu
sogou